|
前序:
本人新上海人,2012年211硕士毕业,就职于一家国企,工作勤勤恳恳,也算小有成就;
开通知乎,是为了记录自己一路的资产投资、工作与生活的点滴,用文字为自己的生活道路留下些痕迹,也为他人提供一些经验与感悟;
毕业后一直专心工作没有太多时间思考买房的计划,感谢办公室的一位上海老同事,一直在闲暇聊天时催促我们这批新员工赶紧买房,需要首付她可以帮忙想办法。受她的影响,现在有新同事聚餐或者私聊,都会给新同事们表达这个观点,站在上海买房历时的长河中,任何一个时间点买房都是正确的选择,如果需要首付可以找我,会尽自己所能的支持一些首付款。
在上海买尽快买房的原因有三:1、看看自己身边的同事,985/211的优秀人才成片,但很大一部分都在上海还没有自己的房屋资产,上海的供需不平衡,是支撑未来房价不会大跌的重要因素;2、上海可以提供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医疗、教育与生活资源,如果决定了在上海定居,长期的租房成本太高,如果家里有能力,把房租用来还款,不要为别人打工;3、年轻人需要生活目标,房子是促进结婚,促进更换工作,寻求更高收入的重要支点,很多时候,人生需要房子的支点作为翘板,改变生活现状。
我自己是2013年10月开始看房的,关于是买市中心老婆小还是郊区远大新,通过这次购房也有了自己的判断,稍后会解释。最开始看的区域是黄浦老城区和浦江镇,最中意的是滨浦四村的一个顶楼6楼带阁楼的90平3房,但最终因为家里的原因,选择了黄埔区的老婆小,46平米201万,首付了60万,两个房间,一个开放式的厨房,虽然小但在这个小房间里也孕育了大宝,一家四口也算其乐融融,对老破小还是非常有感情的。关于市区老破小有如下信息分析,优势也非常明显,主要说下我眼中的劣势吧,也供大家知悉:
- 老年人多,缺少朝气;小区日常老年人居多,老年人都非常的和善,邻里关系很好,但不定期的会有老人离世,在这一段时间内会有一种心痛感和压抑感;
- 蟑螂横行,因为建筑久远的原因,很难彻底消除,对于我来说,每天晚上打开灯,看到蟑螂是一件非常消磨幸福指数的事;
卖房非常顺利,两个星期成交,425万,赚钱了人数第一桶金225万。
此次,买房有很多遗憾和感悟,也希望购房的后来者需要高度重视:首套首贷的资格非常宝贵,一定要放大杠杆,买第一套房时,手上是有100万的,也是有能力买300万房子的,现在想想非常后悔,多了这100万,也许后续的房产会是另外一种情况。
- 2018年,艰辛摇号一年,从绝望到充满希望(增值600万)
从那时开始,高度关注上海的楼市信息,关注了非常多的房产公众号、加了无数的购房群,2017年的春节没有休息一天,从嘉定看到闵行,把所有在承受范围内的楼盘都踩了点。
2018年,先后摇号了中粮前滩、万科海上传奇、紫竹半岛、万科翡翠、晶耀、东方逸品等,那时的摇号还不需要积分,只需要足够多的认筹金。摇号是门玄学,人生资产的升值除了需要有眼光,有远见,有资本,运气也是核心要素之一。
最后摇中了前滩的某个楼盘,750万,首付350万,贷款400万,月供2000元,按照目前的挂牌市值,净资产已经过千万,从2014年的60万到现在,8年时间,我相信很多人都在享受着上海房产带来的红利。生活在上海,没办法忽略房地产的影响力,如果你选择忽视它,那很大的可能,你会错过它能带来的巨大收益。
也是从那时开始意识到,在现在这个年代,“信息”堪比黄金,它能给你的决策带来正面的、客观的支撑。每天上下班途中,必看真叫卢俊、二小姐、猴子讲故事等公众号,希望通过他们对行业专业的知识来帮助自己提升认知观,在这大浪淘沙的年代,可以乘风破浪。
- 2020年,跟风芯片半导体,另类资产保值(增值50万)
换了第二套房后,手里赞了一些钱,开始重点投入股市,其实受到家人影响,从刚上大学那会开始就投资股票,一直把股票作为家庭关系的润滑剂,在没有孩子之前,一家人在一起需要一个“共同话题”,让大家在饭桌上可以开心的谈论。经历过2015年股灾的痛,非常记忆深刻,因为开通了杠杆,最多的时候亏了40万,单日最大跌幅8万多,对于工薪人民来说,真的是非常痛苦,夜不能寐。这么多年下来炒股给我的感受是,只能作为业余的兴趣爱好,千万不可以投入太多资本。此外,对于非专业选手来说,一定要记住“趋势为王”,不要做短线,以我们的认知以及时间投入,很难在股市中赚钱,见过同事亏到卖房的,因此,适可而止,选定一个行业长期持有。下面讲一讲我的盈利史,亏欠的历史远比赚钱的多,
2020年,当时芯片半导体已经初露端倪,很多企业都在处于芯片慌的处境,爱人的行业背景又有相关性,因此选择了2只股票,士兰微和华天科技,也投资了一直持有的中国化学,这三只股票在之前几年的股市经历中也都有参与过。一年时间,基本翻倍,盈利50余万;投资股票有如下建议:
- 学会长线持有,懂得趋势为王;
- 在行情好的时候,砸锅卖铁也要投入股市,但最最重要的事,一定要懂得止盈,这点非常重要!
2021年10月,开始筹划第三套房,手上的钱非常有限,因此做了四个选择:

- 三林镇60平米的小两房;
- 闵行紫竹73平米新房,;
- 临港的90平的三房;
- 前滩三湘的一房
四个选择总结都在300万左右,最终选择了临港的房子,选择临港的主要决策点是临港未来规划中有400米朝上的建筑群,高度决定了国家投资的力度,所以选择很简单粗暴,但最终是否正确只能让时代来评判了。
在这四个选择中,以2022年9月的时间线来复盘,闵行紫竹高新区的房子应该是升值最快的,现在已经有30%的盈利了。
知乎的第一篇文章,记录了家庭的买房卖房经历,资产保值与升值得经过,留作纪念也为了更好的把控未来。 |
|